飞夺泸定桥:一场永载史册的英雄壮举250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踏上了战略转移的长征。红军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渡河畔,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宽阔,横亘在红军面前,成为前进途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让红军战士们更为揪心的是,敌人已经占领了对岸的高地,架设了机枪和火炮,严防死守,要将红军主力消灭于此。

中央军委得知情况后,决定组织敢死队飞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铁索桥,长100多米,高数十米,横跨在大渡河上,是红军唯一能够渡河的一条通道。但是,敌人已经炸断了桥中心一段,想要夺取泸定桥,难度可想而知。

在军委的命令下,杨得志率领的红军一团奉命担任敢死队。杨得志召集部队开会,向战士们提出了夺桥的作战方案。战士们听了之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杨得志的带领下,敢死队队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向泸定桥冲锋。由于桥中心被炸断,战士们只能踩着光溜溜的铁链,手攀着铁索向前挺进。

敌人居高临下,用机枪和火炮疯狂射击,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铁链上,打的铁链哗哗作响。战士们忍着剧痛,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有的战士被子弹击中,从铁链上坠入水中,有的战士被铁索勒断了手指,血肉模糊,但他们都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

在最危急的关头,杨得志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了对岸。在杨得志的激励下,战士们纷纷奋勇争先,冲上了对岸。敌人见状,乱了阵脚,仓皇逃窜。敢死队队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桥上架起木板,铺上芦席,为后续部队创造了渡河条件。

红军主力一部通过泸定桥后,迅速抢占了对岸高地,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在红军主力渡河后,敢死队队员们也安全返回了对岸。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充分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对大渡河的封锁,确保了红军顺利渡河北上,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泸定桥也因此成为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2024-12-19


上一篇:PPS电影解说:一部华语影迷的电影世界

下一篇:电影解说:天使爱美丽,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