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荡气回肠的抗战史诗 巨作《震天鼓》解说256


导语:《震天鼓》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巨制,讲述了胶东半岛上的八路军战士与日军浴血奋战,保卫家乡的故事。一、背景介绍
1945年夏,胶东半岛,日军集结重兵发动“大扫荡”,妄图彻底消灭八路军胶东军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八路军战士们临危不惧,誓死保卫家乡。
二、震天鼓响起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八路军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政委(谷毓英 饰)决定使用“震天鼓”战术。震天鼓是一种巨大而沉重的战鼓,鼓声震耳欲聋,可以鼓舞士气,震慑敌军。
聂政委亲自率领由农民组成的“震天鼓队”,利用鼓声和烽火传递信息,组织民众抗击日军。在一次战斗中,震天鼓队遭敌围攻,聂政委身受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敲响战鼓,直到牺牲。
三、浴血奋战
聂政委牺牲后,八路军战士们继承他的遗志,浴血奋战。胶东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谋长和军分区司令员朱力夫(赵玉立 饰)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八路军战士们巧妙利用地形,设下埋伏,打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军恼羞成怒,集中兵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被迫转移,但他们没有放弃抵抗。
四、最终胜利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八路军胶东军区终于击退了日军的“大扫荡”。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胶东半岛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五、历史意义
《震天鼓》真实再现了胶东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民族精神。这部影片被誉为一部“抗战史诗”,在我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人物塑造
《震天鼓》中的人物塑造十分生动鲜明。聂政委是一位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指挥员;朱力夫是一位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将领;李爱民(张印新 饰)是一位忠勇奉公、善于谋略的排长。
此外,影片还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群众形象,如农民、妇女、儿童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八路军战士,表现出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磅礴气势。
七、艺术成就
《震天鼓》的艺术成就也十分突出。影片场面宏大,战争场面真实残酷,人物刻画细腻感人。全片音乐激昂慷慨,烘托出战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
《震天鼓》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刘家昌和编剧袁静的精心制作。刘家昌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修养的导演,他对战争场面的调度和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精准。袁静的剧本扎实严谨,语言生动有力,使影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八、影响和评价
《震天鼓》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该片曾荣获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影片的上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震天鼓》是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电影,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影片真实记录了山东人民抗日战争的史实,讴歌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024-12-28


上一篇:《怨恨》: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日本恐怖片

下一篇:无限责任:一部挑战电影界限的开创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