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还是注水?毒舌影迷辣评吸血鬼电影宇宙进化史231


提到吸血鬼,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哥特式的神秘浪漫,是古堡深处的永生与诅咒,还是那一口令人颤栗的獠牙?别装了,我知道你跟我一样,爱这玩意爱得深沉,但同时又恨铁不成钢,恨不得把屏幕里那些“玩意儿”拽出来,问一句:就这?今天,就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爱意但又极其毒辣的心,来扒一扒吸血鬼电影这上百年来的“吸血”与“注水”历程!

要论吸血鬼电影的祖师爷,那必须得提FW茂瑙1922年的《诺斯费拉图》。这片子一出,Max Schreck饰演的奥洛克伯爵那鼠脸、尖耳、长指甲的形象,简直是童年阴影制造机。在那个没有CGI的年代,能把恐怖氛围烘托到这种极致,我是服气的。但说实话,现在再看,那缓慢的节奏,那夸张的肢体语言,说它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一部行为艺术纪录片,看久了你不是被吓到,而是被催眠到。至于后续环球影业和锤子影业的《德古拉》,贝拉卢戈西和克里斯托弗李两位爵爷的演绎,那是妥妥的经典范本。高领燕尾服,磁性嗓音,魅惑眼神,简直是行走的荷尔蒙制造机。尤其是克里斯托弗李,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邪恶与高贵,至今无人能超越。不过,看多了你会发现,那时的吸血鬼套路简直是比德古拉的棺材板还硬:美女、古堡、十字架、大蒜、阳光一晒就嗝屁。拜托,都永生了,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吗?每天重复这些操作,不觉得无聊吗?

进入八九十年代,吸血鬼电影仿佛打了一针鸡血,开始尝试各种“变异”。1987年的《吸血鬼之吻》 Nicolas Cage贡献了教科书级的“神经质吸血鬼”表演,那瞪大双眼吃蟑螂的场景,至今仍是我的精神污染源。我只想问一句:凯奇哥,为了艺术,你到底还能豁出去多少?同年还有《捉妖特训班》(The Monster Squad),一群小屁孩大战环球怪物,德古拉伯爵在里面被虐得不要不要的,简直是吸血鬼界的“惨遭毒打”。到了1994年,安妮莱斯的小说《夜访吸血鬼》被搬上大银幕,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克尔斯滕邓斯特,这卡司阵容,简直是吸血鬼界的“顶流天团”。阿汤哥的莱斯特邪魅狂狷,皮特的路易温柔忧郁,小邓斯特的克劳迪娅早熟又残忍。整部电影充满了哥特式的颓废美学和哲思。但说实话,两个大帅哥在屏幕上纠结个没完,时不时再来点小邓斯特的萝莉诱惑,这到底是吸血鬼片还是腐女狂欢?我一个直男观众表示,帅是真帅,但看多了我只想给他们一人发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他们好好思考一下永生的意义,别老是情情爱爱了。

紧接着,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带着一股子文艺复兴的气息杀来,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德古拉伯爵,为了一个等了四百年的女人,简直是把深情与癫狂演绎到了极致。那段从苍老枯槁到风度翩翩的变身,还有他那一声声带着东欧口音的“I have crossed oceans of time to find you”,简直是把“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吸血鬼版发挥到了极致。电影视觉华丽,配乐史诗,绝对是吸血鬼电影的里程碑。但就冲着薇诺娜瑞德最终还是爱上了一个时不时变回老怪物的德古拉,我只能说,爱情这玩意儿,真让人瞎了眼。而且,这片子是不是也为后来的“吸血鬼贵族化”、“恋爱脑化”埋下了伏笔?我有点怀疑。

进入21世纪,吸血鬼电影开始走上了两条极端道路:一条是高概念动作片,另一条是青春疼痛文学。先说动作片,韦斯利斯奈普斯的《刀锋战士》系列简直是吸血鬼界的“异类清流”。一个半人半吸血鬼的“日行者”,手持武士刀,穿着皮风衣,把那些古板的吸血鬼一刀一个小朋友。那酣畅淋漓的打斗,那帅气的姿态,终于让吸血鬼不再是只会躲在阴暗角落里装深沉的“贵族病娇”。但要说剧情,三部曲到后面简直是越拍越玄乎,到了第三部我都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记得斯奈普斯帅爆了。而《黑夜传说》系列,凯特贝金赛尔的紧身皮衣至今是我的XP系统之一。狼人和吸血鬼打得你死我活,枪战、肉搏、各种超能力,简直是把“种族战争”这个概念玩了个透。但请问,都五六部了,你们到底在争什么?不能坐下来喝杯血,聊聊人生吗?每次看到他们打架,我都在想,人类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每次都被你们两族当背景板,简直是惨。

然后,就是那个让无数吸血鬼爱好者“痛不欲生”的系列——《暮光之城》。我的天哪!这部系列简直是吸血鬼电影史上的“滑铁卢”!从此,吸血鬼不再是高贵冷艳的捕食者,而是动不动就闪闪发光,动不动就为个高中女生闹分手的“恋爱脑”生物。爱德华你是个吸血鬼啊!你每天都在发光,你还怕什么阳光?你告诉我,你除了皱眉摆酷,还会干什么?吃草吗?贝拉这个女主也是,在两个大帅哥之间犹豫不决,整天摆出一副“全世界都欠我一个爱德华”的表情。更别提那个狼人雅各布,简直是备胎中的战斗机,随时准备接盘。整部电影的价值观,简直是把“爱情至上”扭曲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我真想冲进屏幕,给爱德华和贝拉一人一个大耳刮子,让他们清醒一下,这他妈是吸血鬼电影,不是青春偶像剧!就这玩意儿还能拍四部,简直是人类电影史上的未解之谜。

幸好,总有一些清流,让这个血腥的类型片不至于彻底烂掉。2013年的《唯爱永生》把吸血鬼拍出了高级丧批文艺范。Tilda Swinton和Tom Hiddleston饰演的吸血鬼情侣,活了几千年,对人类世界早已厌倦,每天听着老唱片,读着古董书,吸着“干净”的血袋,简直是把颓废美学玩到了极致。这片子慢悠悠的调子,精致的画面,充满了对生命、艺术和时间的反思。但说实话,这电影你让我看第二遍,我可能得去医院输血回血,免得被它慢悠悠的调子给“吸”干精气神。还有新西兰的伪纪录片《吸血鬼生活》(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简直是把吸血鬼的“日常”拍成了爆笑喜剧。一群活了数百年的老吸血鬼,住在一起,为了谁洗碗、谁交房租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甚至还要面对人类房东的催租。这不就是你我的合租日常吗?它用一种幽默又接地气的方式,彻底颠覆了吸血鬼高高在上的形象。看完你才发现,原来吸血鬼也逃不过生活的苟且。

兜兜转转聊了一圈,你会发现吸血鬼电影就是这么个矛盾体。它既能奉献出《诺斯费拉图》的原始恐惧,《惊情四百年》的浪漫史诗,《刀锋战士》的酷炫打斗,以及《吸血鬼生活》的爆笑日常。也能时不时地给你来一出《暮光之城》那样的“辣眼睛”作品,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电影类型。吸血鬼这个题材,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永生、嗜血、诱惑、诅咒、孤独、爱情……任何一个点都能挖出深意。但很多时候,编剧和导演们就像那些饥渴的吸血鬼,一看到热度就一拥而上,结果拍出来的东西,不是狗血剧情注水,就是特效粗糙辣眼睛,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极具魅力的IP。

总而言之,吸血鬼电影,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血酒,有的时候是醇厚芬芳,回味无穷,有的时候却特么是兑了水的假酒,喝得你直翻白眼,想骂娘。但即便如此,我们这些抖M影迷,还是会心甘情愿地一次次被它“吸”进电影院,期待着下一次,能有一部真正的“血脉喷张”之作,而不是又一部“闪闪发光”的玩意儿。求求了,让吸血鬼们好好吸血吧,别再谈情说爱了好吗!

2025-11-07


上一篇:《无间道》:谁在解读这部经典?——身份、命运与香港电影的灵魂回响

下一篇:影评人破圈:电影解说携手流量主播,共创影视内容新生态